村里还有些高中下放来的女知青,她们的手里应该是有书的。 只要有书,知识就可以过了明路。 女知青那里弄不到,还有其它的地方。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还是…… 分家。 这么一大家住在一起,不方便。 东姝弄回来两只野味,自己估计都吃不上,都填了家里男娃的嘴。 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这么多人呢,就算是分下来,自己也分不到一口。 哪里有一家四口,围在一起吃的爽。 家里的炕也是通了烟囱的,毕竟冬天不烧炕的话,屋里太冷了。 所以,如果能垒个灶台,也是可以单独做饭的。 如今分家,也分不出房子。 村里倒是有些空房之类的,但是也不太好拿到手。 如今占着这个窝,也是可以住的。 改造起来也比较容易。 不过前提得是,王老太他们同意分家。 这么多年没分成,可见不太好分。 原主爹妈又懒又馋,自然是不愿意分家,虽然有人六的分粮,到底还是小数。 占大头的还是劳四的那一部分,也就是工分部分。 能被家里养着,他们自然是不愿意分家的。 不过东姝可以给他们洗脑,吃rou比什么都好用。 想来他们也是不愿意跟其它人一起吃rou的。 王二伯一家可以不用管。 人家如今在城里扎了根,根本没有回来的意思,而且每个月只给王老太汇点钱,算是养老钱。 把他排在外面,剩下的几个人里。 大伯家肯定也是不愿意分家的。 虽然大伯是记分员,工分肯定是足的,赵小双也算是能干,家里孩子多,但是也多数成年,挣的工分也不少。 但是赵小双如今是王老太手里的枪,轻易不会变。 赵小双还有两个半大小子,能吃穷老子的那种,还得靠着家里吃饭呢,不分家还能占占王老太还有其它几家的便宜。 特别是王二伯每个月的那点钱,赵小双肯定能分到利益。 这是韩芳草没事就在自己屋里念叨的,所以原主知道。 王三伯一家…… 这一家子老黄牛,其实算是全家工分的大头。 两口子因为生了三个闺女,不敢埋怨什么,老实干活。 家里的女儿也都早早下地,虽然孩子多,但是女儿多,只要能牵线到好人家,都能换到钱。 像是王菊兰的大姐就被牵线嫁给了一个老鳏夫,据说年长不少呢,当时就给了30块钱,还有50斤粮,算是大手笔了。 可能也是因为这样的利益,所以赵小双不分家,就是还贪着这个呢。 因为没分家,这些钱最后也没落到王二伯两口子的口袋里,而是在王老太手里把着。 然后就是王五叔一家。 他们家估计也是不愿意分家吧,也是一家子的懒货。 但是五婶是个知青,人家也不太愿意跟着这么一大家子生活,如果撺掇一下,有可能就愿意分家了。 中午,东姝帮着刷了碗筷。 毕竟中午饭是韩芳草做。 所以,东姝帮着她一起收拾了一下,然后才回的东厢房。 七月的中午,太热了。 就算是门窗都开着,还是太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