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冷冷地看着刘宏,声音中不带一丝感情。
“登位四年,杀孽无数,念在你年幼,这才饶你不死,你还敢有什么妄念?左右,与我叉出去!去太后陵前守墓三年,而后贬为庶人,逐出雒阳,永不得返京!”
刘宏哭嚎着被拖了出去,一丝体面都不剩了。
他的哭喊声在殿内回荡,仿佛是对他过去奢靡生活的最后哀鸣。
然而,没有人同情他,所有人都知道,这位曾经的皇帝已经彻底失去了翻身的可能。
刚一登基,刘悝便把自己除了窦氏、宦官之外最憎恨的人给处理掉了,这让满朝文武都意识到这位天子不像他表面看上去的那般宽和。
说到底,他是成年人,一位成年天子给群臣带去的震慑感是完全不同的。
刘悝的冷酷与果断,让所有人都明白,可能未来的朝堂将不再是从前的模样。
袁逢凝视着殿上那位摆出一副君王姿态的刘悝,心中忽地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
他回想起袁树之前的那番话。
此时此刻,他才深刻体会到其中那属于自己小儿子的那份先见之明。
把宦官彻底铲除,这绝非仅仅是为了报那血海深仇,或是为了迎合某种政治正确、做给天下百姓看的一场戏。
这背后,隐藏着更为深邃、更为复杂的政治动机,这一举动实则是要借此千载难逢的良机,将可能会被成年天子刘悝拉拢为助力的宦官团体连根拔起,永绝后患。
这群宦官从梁冀时代开始崛起,历经近三十年的政治风雨,早已锤炼出一套属于他们的行之有效的斗争策略。
他们不仅能在国家大事上发表意见,协助皇帝治理国事,更能手握兵权,发动兵变,与外臣抗衡,成为皇权最为坚实的羽翼。
抛开立场不论,他们的整体斗争能力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宦官与皇帝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使得宦官非常容易成为皇帝最为信赖的依靠,倘若不将他们斩草除根,一旦刘悝登基,他几乎可以立刻将那些幸存下来的宦官收为己用,将他们从刘宏的亲信转变为自己的心腹。
这群宦官熟悉国家的各项规章制度,精通政治斗争的策略,且拥有相当广泛的政治人脉。
他们一旦成为刘悝的助力,将能迅速为刘悝镀上一层耀眼的金辉,使他摇身一变,成为袁氏专权的有力对手。
而在大义名分的庇护下,袁氏将处处受制,最终,说不定真的要将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拱手让人,白忙活一场,沦为笑柄。
说实话,在群臣踏入德阳殿之前,袁逢的心中还是汉臣的情怀占据主导地位。
他还在憧憬着如何辅佐新帝振兴大汉、成为一代名臣,然后流芳百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