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小说网 > 南丐四爷 > 第 346章丰收

第 346章丰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那波光粼粼的清水河之上,上河村生产队种植的水稻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

整个生产队,除了老人与孩童,其余成员皆全体出动投身到稻子收割的艰巨任务之中。

今年遭遇干旱,烈日高悬,恰似一个巨大的火炉炙烤着大地。

然而,这强烈的阳光对于抢收粮食而言,却宛如天赐良机,极为有利。

全村人齐心协力,连续奋战三天,才终于将清水河面上的水稻收割完毕,那场面犹如一场盛大而紧张的战役落下帷幕。

此刻,上河村生产队的打谷场上,厚厚的稻子如同一层金色的地毯,肆意地铺展着,尽情享受阳光的沐浴。

不仅如此,所有的空地都被竹席所覆盖,黄澄澄的稻子在竹席上安静地躺着,整个上河村生产队范围内,无论你走到哪个角落,那耀眼夺目的金色稻子都会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星,跳入你的眼帘,无处不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刚结束河面稻子的收割,村民们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采摘葡萄的工作里。

等到葡萄采摘完成,两天的时光转瞬即逝。紧接着,村民们又开启了田地里玉米和稻子的收割征程。

尽管村民们每日从清晨忙碌到黄昏,没有片刻的闲暇,但令人钦佩的是,没有一个人发出疲惫的抱怨,也没有一个人有丝毫的偷懒行为。

相反,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如同阳光般灿烂、满足而幸福的笑容。

这是因为大家吃得饱、吃得好,生活有了保障,所以一个个都充满了干劲,仿佛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力气。

这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好日子啊!回想往昔,村里每次收获粮食后,上缴完公粮,所剩的粮食寥寥无几,就像干涸的池塘底部残留的几洼浅水,根本难以维持生计。

可今年却大不相同,仅仅是河面竹架上种植的水稻收割之后,就收获颇丰。

那几个专门负责挑担子的人,他们每天都认真记录自己挑了多少担。

最终统计下来,四个人挑的稻子加起来,平均每人都挑了五十担以上。

四人轮换作业,总共挑了两百担多一点。据他们估算,即便这些稻子晒干之后,最少也能收获两万三千斤到两万四千斤。

若是按照田地的标准,每亩地需要上交公粮一百斤到一百五十斤不等。

以往每年村子里交完公粮后,把每个人所得的红薯、玉米、小麦和稻子全部加起来,总共顶多也就只有三百斤粮食剩余。

但今年,仅仅是河面上的收获就达到了两万多斤。王海远和李君文两人为此专门进行了商讨,他们面面相觑,都对这河面上种植的水稻应该上交多少公粮感到迷茫,因为在全国范围内都根本没有这样的先例。

毕竟,他们根本不清楚这些水稻的种植面积究竟有多少亩。

如果按照粮食产量进行换算的话,那他们在河面上种植的水稻面积相当于六十亩地。

按两人猜想,河面上种植的水稻一亩地顶多上缴国家一百斤公粮,如此算来,六十亩地需要上交国家六千斤公粮,这样村里还能剩下一万八千斤稻子。

按照村里一百个人计算,每个人今年就能多出一百八十斤稻子。欞魊尛裞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一百八十斤纯稻子啊,并非是红薯、玉米、高粱、土豆等混杂在一起的总量。

再加上今年田地里同样也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到处都是硕果累累、谷穗沉沉。

这样的好年景怎能不让村民们喜笑颜开、心花怒放呢?

村民们的心里真正有了底,感到无比踏实,因为今年收获的粮食,即便吃上一年,也是绝对吃不完的。

即便在这繁忙的农忙时期,生产队在清水河中捕鱼以及在沟渠里面下黄鳝笼的活动都舍不得停止。

这是因为每天的收获都太过诱人,在河里下地笼、下捕鱼笼所获得的收益,相比种庄稼而言要高得多了。

李有福在上河村第二批葡萄采摘之后,迅速行动起来,将所有葡萄分三天全部拉运出去销售,并且成功地销售一空。

他往轧钢厂运送了大量的葡萄,而且杨德沛厂长还特意从中拿出五百斤葡萄送到工业部,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与上级部门搞好关系。

对于清水河的三个大厂,李有福也都送去了不少葡萄。

当然,他大哥李政财所在的清华大学,他也没有遗忘,同样给那里拉去了一车葡萄。

这次李有福拉葡萄前往清河纺织厂的时候,恰好碰到北平东升服装厂厂长唐鹏程前往清河纺织厂办事。

唐鹏程厂长看到李有福拉着满满一大车葡萄送往清河纺织厂,顿时眼前一亮,心中涌起一股热切的期望,于是他热情地走上前去,询问李有福能不能也拉一车葡萄去他们服装厂。

面对唐厂长的请求,李有福委婉地拒绝了他,说道:“对不起唐厂长,我们生产队的葡萄只够供应清河这几个厂的,你们厂的需求,我实在是爱莫能助了。”

唐厂长听到这话,不禁感到十分惊讶,连忙问道:“什么?你还供应清河其他厂里的葡萄?”

李有福如实回答道:“是啊,清河毛纺厂、北平制呢厂、北平毛纺厂,我都经常给他们拉送水果蔬菜和鱼,偶尔还会拉一头野猪去呢。”

李有福越说,唐厂长的眼睛睁得越大,心中满是震惊与疑惑,暗自思忖道:“卧槽!他今天是遇到什么厉害人物了,竟然有如此丰富多样的物资供应,而自己之前却全然不知。”

说完这些话后,李有福就准备骑车离开。唐厂长急忙喊道:“小兄弟,请等一下,不知小兄弟要什么条件才肯跟我们服装厂做交易呢?”

此时,唐厂长也敏锐地察觉到,李有福虽然年纪不大,但做起事情来却非常老练、精明。

李有福却笑着回应道:“唐厂长您说笑了,做生意讲究的就是你情我愿,我们都是公平交易,不存在什么额外的条件。”

李有福心里很清楚,不能轻易给人留下把柄。

要是对方明白这个道理,那他们就可以合作;要是不明白,那就算了。

毕竟,别人主动赠送和自己开口索要,这两者之间的意义可有着天壤之别。

回答完唐厂长的话后,李有福不再停留,果断地发动三轮车,迅速离开了纺织厂。

唐厂长望着李有福远去的背影,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