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小说网 > 大唐再起 > 第两百零八章陈桥兵变(上)

第两百零八章陈桥兵变(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南汉大兴科举的热潮,席卷了整个岭南,随之又蔓延到了北地,济州岛等,但对于中原东京而言,却毫不在意。    但偌大的京城,却同样因为一件事而暗流涌动。    时直元旦,正月初一,整个东京因为郭荣疏通漕运的缘故,越发的繁荣起来,内外城加起来,人口已经超过五十万,在这世上,已经是一等一的大城。    可惜,原本热闹的城市,却因一则消息而惶恐不安:东汉与契丹联合,动兵南下。    这则消息是由镇州、定州二州发到京城的,所以准确性很高。    不久之前,大行皇帝又北伐燕云,夺了数城,折了契丹人的脸面,所有人都确信,这是契丹人的报复。    至于为什么契丹人在这冰天雪地里南下,不怕折马腿,不过年节,就为了报复的缘由,大家也都选择性的忘了。    由于后晋末年,契丹人大乱中原实在太过于令人印象深刻,加上雄主已去,幼主当朝,东京城一片惶恐,有条件的皆携老扶幼争先出城。    皇宫内也不平静,太后一介女流之辈,皇帝不过七岁,一切朝政,皆是由宰相范质等人做主,平日里还算稳当,如今却出了这件事,太后并小皇帝皆惶恐不安。    “相公,这该如何是好?”符太后还年轻,面对如此重大的军国要事,慌得不行。    “太后莫慌,禁军骁勇善战,必能击败契丹人!”范质治国水平不错,但对于军队却不在行,暗思朝中大将唯赵匡胤才能胜任,不由道:    “殿前都检点赵匡胤知兵,由他兵北上,自是无差错的!”    “那么,就由相公做主了!”符太后抱着小皇帝,立马说道,仿佛有了主心骨一般。    见此,范质也不马虎,立马召见了赵匡胤。    对于范质这位宰相,赵匡胤还是挺尊重的,行礼后,就一副顺从的模样。    于是范质就说了其带兵北上一事,赵匡胤则‘大惊失色’,连连摆手:    “末将手中兵少将寡,实不宜出战——”    于是,范质不疑有他,加其为太尉,统率全部禁军。    正月初三,在赵匡胤心喜难耐的情况下,带着数万禁军,北上抗敌。    待赵匡胤领兵出城之际,开封城内却到处传说“策点检为天子”之谣。    一时间,东京城百姓自是有经验,一下子就知道有大事了,“士民恐怖,争为逃匿之计”。    然后周朝廷对此却一无所知,被蒙蔽在鼓中,犹在惶恐契丹之兵。    初三清晨,赵匡胤率军离开京城,日暮,驻军于距开封城东北40里处的陈桥驿。    反常的是,他将军中诸事悉交由其弟赵光义和亲信、谋士赵普代为处置,自己则入帐内一心一意地饮酒,全然不问军中之事,直至醉卧榻上。    士兵们都很奇怪,赵匡胤一向是重兵之日,平日里都会巡视一番才肯罢休今日却独在帐中饮酒,奇怪的很。    不多时,禁军中突然就议论起来,言:京城皇帝幼小,我等立功,恐也不知,若是为其丢了性命,怕也没人料理了。    很快,这股流言在将校们的纵容下来在整个禁军中流传开来,众口铄金,哪怕有人知晓是假的,但也被迫认为是真的了,军心惶恐。    军营之中有都押衙李处耘、殿前都虞候李汉,超、内殿都虞候马仁踽、散员指挥使王彦升等禁军主要将领鼓噪而起,由于赵匡胤醉卧帐中,只能与赵光义、赵普等人商议。    “现在官家年纪那么小,我们拼死拼活去打仗,将来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现在就拥护赵点检作皇帝吧!”    众将喧闹着。    看见如此按部就班的表演,毫无表演痕迹,赵普作为总策划,心中很兴奋,于是就对众人说:“兴王易姓,虽云天命,实系人心。前军昨已过河,节度使各据方面,京城若乱,不惟外寇愈深,四方必转生变。若能严敕军士,勿令剽劫,都城人心不摇,则四方自然宁谧,诸将亦可长保富贵矣。”    众人莫不赞同,齐声应下。    第二天清晨,赵匡胤尚未起身,诸将领即蜂拥至其寝帐之外,都望着赵匡义,等候他的动作。    作为书生,参与此事,赵匡义很兴奋,也很激动,他深吸一口气,脑海里回忆多次练习过的语句,进了军帐:    “兄长,如今军中流言大起,诸将惶恐,只能由您安抚了!”    赵匡胤这才缓缓醒来,看着天色还未大亮,这才说道:“好,我这去看看!”    也不知忘了还是怎么,连衣物都未曾穿戴整齐,只着了内衣出帐。    未曾想,刚出军帐,众人纷纷拔刀抽剑,排列于庭院之中,单膝跪下,低头齐声说道:“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不等赵匡胤答话,众人便拿出事先已准备好的用于皇帝登基时穿着的黄袍,披戴在他的身上。    这黄袍,不是旦夕可以制作而成的,赵匡胤不疑惑,反而一脸为难之色,无可奈何地说道:“汝等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    众人毫无疑问,异口同声道:“唯命是听。”    赵匡胤举起手,对着东京方向拱拱手,凝视这些悍将们,其中自己义社兄弟们名列其中,皆一脸兴奋之色,心中欢喜,他于是又说道:    “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辈不得惊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库、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赏,违即戮汝。”    众将领纷纷拜伏于地,表示遵从圣命。    一旁,赵普看见大功告成,瞬间喜不自胜,矜持得摸了摸胡须,瞅着被拥护其间的赵匡胤,心道:不枉费我一番心机。    随后,又撇了一眼那白面书生的赵匡义,心道:不想赵家二郎,倒是有些胆色,行事之中,有板有眼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