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内有玄机
赵旉却很快就意识到,弘吉剌部的逐渐兴盛,恐怕与这个神秘的“哈伦圣泉”有着莫大的关系,即使那些传说中的奇效言过其实,光是每天数百吨流量的稳定水源,以及冬暖夏凉的气候,对于深受旱灾和“白毛天”草原牧民对于暴风雪的称呼。之苦的草原部族来说,也算得上是巨大的福音
当然,有得必有失,山地丘陵相对草原来说较为匮乏的食物产出,客观上限制了这个部落人口的增长,据诃额仑所说,弘吉剌部现在的人口约有三千多人,在大漠诸蕃中只能算是中等规模注1,就很说明问题。不过,若是弘吉剌人足够聪明的话,他们完全可以只将阿尔山作为避暑防寒、抵御大敌的后方,而将主要力量用于争夺山下的草场,那样一来他们的人口就可以突破瓶颈迅速增长了。但草原部族现在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历史上是成吉思汗统一大漠以后,创造了蒙古文字,草原各部才有了统一使用的文字,之前契丹语虽然曾经长期作为草原上的通用语言,但由设计得不太合理,契丹人汉化的速度又非常快,因此连契丹人自己都没多少人学写所谓的契丹文字,更别说是文化落后的大漠诸蕃了。,根本无法普及教育,除了极少数的天才之外,普遍缺乏宏观思维能力,指望他们想到这样的规划布局,几乎是绝无可能。但是如果情势能像赵旉期望的那样发展下去,他将来或许倒是可以为这个部落指点一下迷津
赵旉更关心相对弱小的弘吉剌部,而不是更加强大的蔑儿乞部,自然是有原因的。因为蔑儿乞部本身已经相当强大,除非大宋能够助其一统大漠,不然根本得不到他们的感恩,可要是他们真的统一了大漠,却无疑会对大宋构成威胁,赵旉才不会干这样的蠢事。而弘吉剌部实力较弱,能够帮他们将势力拓展到现在五大兀鲁思的档次,就足以令他们对大宋感恩戴德,而这种程度的强大是大宋可以容忍的。同时,弘吉剌部并不是一个很有野心的部落山地民族普遍剽悍好斗,但扩张的野心却大都不强,与生活在草原上的部族根本无法相比,估计是因为地形阻碍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了影响,正如浩瀚无边的草原与大海容易ji发人们的探索与征服的欲望一样。,扶植他们自然要比扶植五大兀鲁思之一的蔑儿乞部更令赵旉放心。
正因为人口太少,弘吉剌部虽然男人彪悍、女人漂亮,却不可能称雄于大漠,就如同历史上盛极一时却最终衰败下去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人一样。当然,对于野心不太大的弘吉剌人来说,只能游离在大漠群雄争霸的格局之外,也并不是怎么难以接受。而且在目前大漠上魂沌不明的局势下,置身局外、耐心等待胜利者的出现,对于实力不强的弘吉剌部来说,也许恰恰是最理智的选择。但是,随着草原上弱肉强食的剧目不断上演,即使是无心争霸的部族也迟早会面临站队的问题,一直当鸵鸟可是不行的。也许诃额仑的父亲将其嫁给蔑儿乞部未来的首领,其实就是在未雨绸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