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形意拳讲究返先天用本能,想把拳练出名堂,首先要找到腰胯,返回腰胯,使用腰胯,忘记四肢。
形意拳里“大龙”之说,就是要体现出腰对全身的驱动作用。一动无不动,这个一就是指腰。
“腰”是有形有相,无形无相的就是“丹田”。
如果要体现腰胯驱动,身体定然有所倾斜,虽然角度不大,但内意外形,总是有所体现。
通过一定的方法把腰椎尾椎练活了,大龙腰胯就都出来了。
这个时候一动都是腰先动,丹田内动,带着全身骨节层层运转,也就是一动无有不动,运劲方如九曲珠连绵不绝。
练腰的方法,有的门系单独拿出来,有的则融入到拳架里头。
练习形意拳必须把四肢的功能忘掉,突出腰胯的驱动,慢慢就能找到腰的原始力量,逐渐把后天胳臂腿发力的习惯改过来,这个才是“换劲”。
对于老是搞不明白的学生,我就让他们把手脚捆住躺在地上,说好了胳臂腿不准使劲然后想办法坐起来。
结果都是挣扎一阵就找到了腰,才恍然大悟。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小孩怕打针,我在医院看见过不想打针的孩子在床上咕噜。
四五个大人控制不住,最后我说了一句“你把他腰箍住”,就马上解决问题。
这个时候人的本能出来了,腰就用上劲了,胳臂腿也忘了,这力量得有多大?
除了腰胯之外还有个重点,就是脊背。形意门里有句话叫“劲上脊背”,就是把腰胯练出来了,大龙也出来了。
这个时候从后天转了先天,从四肢用力转化成腰胯脊椎带动全身的整力,此方为换劲。
老虎豹子走路屁股高高耸起,一撅一撅的,身体是个S形,整体就像个弹簧,随时窜出去。
人在后天只会用胳臂腿,不知道用腰胯,那里的骨头也长死了。
但人是直立的,老虎豹子是卧着的,怎么把腰胯的横力通过脊柱转移到两臂上去呢?
就是所谓“劲上脊背”了。
老虎豹子的脊柱方向和四肢方向是一致的,所以来自腰胯的力量可以很顺畅地传递到四肢。
但是人的肩臂和脊柱是十字交叉的,按道理从腰胯上来的力量到这就中断了。
所以普通人只会用两臂的力量,而不懂得用腰胯整体,这也就是为什么人控制不住一条发怒的二三十斤小狗的原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